源于《诗经》的小康,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五年,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
花田乡的祖先们,在这片地貌并不理想的丘陵上开垦水稻田,养育了五十几代子孙。
我叫冉红兵,我是花田种贡米的传人,今天我们正式开秧门了。(下雨)今年象征着我们的好收成!
冉红兵这一代,其实已经不用看着老天的脸色吃饭了,因为他们种下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高品质稻米。
13多亿人每天要吃掉150多万吨粮食。做到手中有粮,任何一个时间里都不能放松。
这些“超级稻”,让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000亿斤,这是世界罕见的奇迹。
有了稳定供应,像花田乡这样的传统粮食基地,开始为种出含金量更高的大米而努力。中国粮食既要有高产量,更要有高质量。
种十几垄稻子的话我们都把它种了,因为它每一垄稻子都有一定的产量,都要打几两谷子,所以说非常划算。
习主席的政策,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现在这个米我们已卖到了(一斤)12元。
2016年9月22号卖大谷300斤1050元,你看我这有一天卖了1300斤,就卖了4550元。这个(存折)十几万元,很高兴,特别高兴。因为一天有4000多元的收入,那能不高兴吗?我为啥不存在存折里,怕我儿子取我的,因为他知道我的账号。
袁隆平,已经带出了上万名育种研究员,现在,中国从事育种的科研机构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
填满肚子吃饱饭,曾是困扰中国上千年的民生难题。今天,中国人更在意的是如何吃好。
我们在上个世纪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以产量为主,品质放在后面。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大家不满足于吃饱,他还要吃好,所以说我们也做了战略调整,既要高产也要优质。
我想我今年87岁,我在90岁前要实现(每公顷产量)17吨,然后,如果身体好,要向每公顷18吨攻关进军。我们现在正在攀新高峰,这是习勉励我的、鼓励我的,对我来讲的话既是勉励、也是鞭策,但是也是压力。
如何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养育好占世界近1/5的人口,这几年国家下足了功夫。
“科技北大仓”,五年来,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风向标,这里的粮食年产量超过300亿公斤,绿色、安全,能够完全满足1亿人一年的需求。
这台世界一流水平的无人拖拉机,正通过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计算耕地路线并规划作业流程。
好日子,是充盈的米袋子、菜篮子。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中国的产量全都是世界第一。
好日子,是营养健康、价格不贵。物价涨幅连续四年保持在3%以下,充足的供应是百姓安心的前提。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这个叫作“中国天网”的大工程,是守护百姓的眼睛。
我们的路面监控覆盖率已经相当高,比如说发生一个违法犯罪警情,我们大家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调整到他身上的某一个我们应该的一个点位。
利用AI和大数据进行警务预测,在中国不仅全面普及,而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走访社区,汤蒨的强项。在她的手机里,这座城市每栋楼、每套房子都有数据模型,配合水、电流量,如果信息异常,系统就会预警。
现在也是地球村,有句话叫犯我人民者,虽远必诛,不管你跑到哪个角落,我们都会将你绳之以法。
我坚信,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像夏桂林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不让贫困向下一代传递的根本。
2014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专门面向他们的国家战略——《国家贫穷的地方儿童发展规划》。
这些乡村教师,中央同样记在心上。2015年中国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像丁保花这样的,300万乡村教师有了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国家农村和贫穷的地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五年来累计招生27.4万人,让更多像夏桂林这样的农村孩子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未来年年都会有1700万到2000万宝宝出生,把幼儿园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国家又投入了1300多亿元。
中国的教育经费总投入,已经连续五年占GDP的4%以上。2016年首次超过3万亿,比五年前增长了1.3万亿元。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传统的漆画一向以颜色素雅著称,但千年不变的色彩,也让这门艺术的传承有了瓶颈。当色彩浓郁热烈的农民画与大漆相遇,江书荣看到了两种传统艺术碰撞出的生机。
今天,农民漆画它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优秀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是我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认同和弘扬,也是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向世界传递着喜悦与自信。现在,每年都有3000亿规模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让中华文化的精髓,走向更广阔的乡野,古老的文化,正在现代中国人的创造中,变得活色生香。
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67.4%,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升级,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8%。电视剧年产量近15000集,世界第一。
中国的电影票房火爆,近45000块银幕,超过了整个北美地区的银幕数量总和,世界第一。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让最基层的百姓也能便捷地看上电影。
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正在打造书香中国。
从文明乘车、文明旅游到多彩的文化墙,从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到大学毕业生“留给母校最美的背影”。
最美乡村教师等“最美系列”评选,让寻找最美、成为最美,变成全社会的追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找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画面:2015年 习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
村里四年前建起了老年食堂,王奶奶自己能在这儿吃饭,老人们每顿最多只花5块钱。90岁以上的老人,全免费。
桐庐183个行政村,现在村村都有老年食堂,还有这些小院里的养老服务中心。
汪亚君,在政府鼓励下开办了这间养老服务中心。五年来,国家累计投入50亿元,10万个农村幸福院、11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这样建立起来。
2017年年底,全国的社保卡就能通用,基本实现异地结算,102项福利一张卡就能办妥。
(国家)对老年人现在这不是照顾慢慢的变好,这是深有体会,每年都在涨(退休)工资。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中国做到了养老金连续12年上调。
中国织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举世瞩目的成就。
全国205个城市探索“医联体”新模式,大医院的名医出现在社区诊所,西藏、广西、内蒙、宁夏、新疆等边远地区都有了先进的远程医疗。
“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行动纲领被提出。中国人已能眺望更远的未来。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基因库,1000万份样本承载着中国人的遗传密码,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掌握着保障生命健康的未来资源。
调整一下,大家好,我的身后就很漂亮的厦门鼓浪屿。今天我去鼓浪屿可不是去玩的。
把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全面小康目标,让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72岁的蒋永水,几十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一直靠药物控制,蔡宝瑞阿姨三年前做过化疗。
如果你到三甲医院要辗转,像我们这个鼓浪屿就是这一个不方便,坐车坐船到那边去还要排队,还不知道要怎么样子。
元旦前一天,他是尿血,那个是痛不欲生的,小杨我马上就能联系到,三甲医院她都给我们联系好好的。
5+2,白+黑,全天候呵护您的健康。我经常跟她讲,比自己的女儿真的更亲了。我们心里很踏实,不怕。
中国的家庭医生,不是贵族专属。它是这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要让人人享有更高等级公共医疗服务的决心和承诺。
中国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让百姓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是写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全世界最大的健康工程。
享受我们这个天伦之乐,乐和乐和365天,我们都是高高兴兴地过,而且现在对我们老年人更关心,像这次习主席,对我们这个老年人的问题,你看习主席也关心,真的是,方方面面,我们这是生活在太平盛世里,你不说我们要多活几年,肯定的,是不是。
中国13亿人,中国今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在各方面都要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要强起来。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
作为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每年要新增2000万城镇人口,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人口还要多。这是人类历史上顶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
一家人在一起,让小孩不会成为留守儿童,这样我也很放心。公司出一个劳动合同就可以了,读书也方便。
留守儿童,是压在百姓心头最沉重的难题之一。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啃的就是这些“硬骨头”。
将常住人口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中国的这项改革,已经让超过90%的像罗楹莹这样的随迁子女,享受到义务教育保障。
这五年全面小康冲刺,每家每户都可以感觉到各种细微的变化。罗树生一家人也不例外。
这五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在全球失业率居高难下的今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罗树生已经连续三年评上了公司的优秀员工。再有两年,他申请人才房就能加分。
国家有这个政策,(晋江)人才房就是补助一半,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有出彩的机会。
积分落户,是不少城市最近五年才有的创新举措。在考虑城市资源承载力的同时,开辟一条公开透明的落户通道。只要有积分,就能享受不同程度的社会保障,甚至高达几十万元的住房补贴。
中国的发展成果,一定要让13多亿人民共享。这份念念不忘的初心,注入一个个民生工程,将百姓的关心变成安心和放心。
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
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79万套。13多亿中国人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8平方米。
31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画面:习在十八届中央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