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猪企拥有26家国家核心育种场:从制种到育种,大集团逐步完善种群体系【鲁抗特约·数说猪业】
2025年4月,温氏股份控股孙公司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以1.19亿元收购福建哈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福建哈客”)100%股份,大企业纷纷构建种猪体系,育种进入实质阶段。
据新猪派调研,TOP30集团猪企中有14家企业拥有国家核心育种场,占比接近50%。
我国生猪繁育体系呈现金字塔式五级结构,由核心种群(NGGP)、曾祖代(GGP)、祖代(GP)、父母代(PS)和商品代(C)构成。其中,核心种群是国内种猪进口引种的起点,用于种群内扩繁。据新猪派调研,当前TOP20养殖集团虽普遍自建曾祖代与祖代原种场,以保障体系内能繁母猪供应,但作为遗传改良核心的核心种猪群建设仍显不足,主要受制于育种所需的高昂资产金额的投入、专业人才需求及长周期回报特性。
据了解,正常年份全国核心种群存栏量维持在3万头左右,每年通过进口引种1.5万~2万头做补充,这些核心种群在生产3胎(生产周期2.5年~3年)后即降级转为普通曾祖代。核心种群和曾祖代全程仅进行种群内扩繁而不参与杂交,持续为下游生产环节提供遗传稳定的种源保障。
在扩繁效率方面,体系内存在明确的倍增规律:正常的情况下,单头曾祖代母猪年产5.4头祖代母猪,每头祖代母猪年产7.2头父母代母猪,父母代母猪年产20~25头商品代仔猪。通过该分级扩繁机制,每头曾祖代母猪的年产能达到620~720头商品代仔猪,充足表现金字塔育种体系的高效繁殖特性。
在竞争白热化的养猪市场中,种猪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次温氏股份收购福建哈客事件,折射出头部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种猪体系的战略动向,标志育种进入实质阶段。
据新猪派调研,TOP30集团猪企中有14家企业拥有国家核心育种场,占比接近50%。
其中,傲农生物和温氏股份分别以3家并列第一,大北农、德康集团、广西农垦、武汉金龙等8家企业以2家紧随其后,牧原股份、唐人神、天康生物和正邦集团也分别拥有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这一些企业在显示种猪育种强大实力和资源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整个行业的集中度。能预见,企业只有拥有优质的种源、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TOP30企业在核心育种场中占了重要地位,但仍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种猪育种领域发挥着非消极作用,为推动我们国家生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共计108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瘦肉型)87家、地方品种13家与公猪站8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公猪站4家+核心种公猪站4家)。
据新猪派观察,108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中,隶属于TOP30企业的核心育种场有26家,占比超24%,包含瘦肉型生猪核心育种场22家,公猪站4家(改良公猪站2家+核心公猪站2家)。
地域分布来看,22家瘦肉型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主要围绕生猪养殖大省和种猪育种优势区域分布,其中生猪出栏大省湖南最多3家,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广西、福建、四川2家紧随其后,山东、甘肃、新疆、贵州、广东各1家,这种分布模式有助于逐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育种效率。
未来,随着生猪产业的进一步集中和规模化发展,核心育种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大集团将作为育种的中坚力量,加强对种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支持力度,推动整个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上一篇: 打造种猪“中国芯” 找回儿时猪肉香
- 下一篇: 遵义市松辽黑种猪繁育基地:开启高效养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