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斗门,一场独具匠心的“协作”正在悄然演出,主角是碧绿的茜草和凶狠的罗氏沼虾。它们之间共同的“共生默契”,不只改动了当地水产饲养的水质,还为饲养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珠海市斗门区坐落珠江三角洲西南端,区内河涌犬牙交错,水系很多且水资源极为丰厚,是传统的水产饲养大区。但长期以来,因为饲养池塘布局涣散,饲养户很多且多选用土塘粗养形式,饲养密度较高,饲养本钱高产出低,饲养户管理尾水积极性不高,饲养尾水管理压力较大。
“渔草共生”形式打破了传统饲养的固有思想,将水产饲养与植物栽培有机结合。在斗门镇的一处鱼塘,珠海文汉农业开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汉农业”)履行董事刘惠明向记者介绍:“曾经虾池的水质很难操控,病害多产值也不高。现在经过栽培水生植物,水质显着改进了,产值显着添加。”虾池里栽培了以茜草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这些植物不只能吸收水中的养分的东西,还能为罗氏虾供给天然的休息场所。
“渔草共生”形式不只带来了生态效益,还为饲养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传统的饲养尾水管理是选用三池两坝、岸基一体化设备、工厂化循环水等,亩均投入4000-20000元不等,后期维护费用约300-500元/亩/年。而以“茜草-罗氏沼虾”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饲养形式进行尾水管理,既不必占地投入也不需要后期管养,一起因为茜草可作为虾类的食物来历,显着下降在饲料、渔药等方面的本钱。经核算,该形式归纳本钱每亩仅需300元。
据介绍,斗门全区共有水产饲养面积17.6万亩,渔业总产值28.1万吨,渔业总产值75亿元,在第一工业中占比达80%。“渔草共生”绿色饲养形式的使用推行,对当地饲养工业的转型晋级潜力巨大。
斗门区农业部门相关担任这个的人说,现在斗门已形成了“政府搭台、科研支撑、演示引领、大众参加”的生态管理作业途径,具有较强的变革创新和推行学习价值。接下来,斗门将以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开展新格局为方针,走出一条有珠海特征的渔业可持续开展路途。
- 上一篇: 现代远程养殖业的特点、现状与发展
- 下一篇: 海陵试验区:全力发展深水养殖